朱敏:網迅32億美元交易額出乎意料
當網迅創(chuàng)始人朱敏坐到面前,他平靜而樸實的笑容讓我們很難相信,眼前的人剛剛經歷了32億美元的高額交易。
同新一代科技富豪相比,朱敏的經歷更具有戲劇性:10年農民生涯,1年多建筑工人經歷,生兒育女數年后考入浙江農業(yè)大學;36歲叩響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門,并第一次接觸電腦;48歲創(chuàng)建網迅,并一舉成為硅谷華人高科技創(chuàng)業(yè)界代表人物。
3月15日,全球最大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宣布以32億美元現(xiàn)金收購全球商用網絡視頻會議系統(tǒng)主要提供商??美國網迅(WebEx),收購價約合每股57美元,較網迅3月14日收盤價46.20美元高出23%.在這樁高價并購案之后,記者獨家采訪了網迅的創(chuàng)始人朱敏。
開始創(chuàng)業(yè)就和微軟交手
朱敏是一個自信的人。在兩個小時的訪談中,他頻繁地用“一定”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判斷。
童銘(中國計算機報副總編):您是怎么想到做網絡會議這個產品的?
朱敏:技術的發(fā)展脈絡是:從計算機提高個人生產力,到計算機由數據庫聯(lián)接起來,共享一個數據庫,共享文檔;再到之后的局域網和廣域網,可以互發(fā)E-mail.我一直在想,在局域網和廣域網之后是什么大東西呢?
一開始我選擇了ERP,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ERP要吸引到風險投資非常難。后來我終于想到,網絡會議這種形式比較好:E-mail發(fā)過來后,發(fā)送和接收方可以組織共同的會議,同步協(xié)作。
于是我從1990年開始做第一家公司Futurelabs.剛成立Futurelabs時,我買了幾張Novell的卡,簡單搭了一個局域網。我和兒子、女兒利用周末晚上,終于做出了最早的網絡會議版本。后來,微軟把NetMeeting和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免費捆綁。于是,我們被迫盡快將公司以1300萬美元賣掉,我個人得到400萬美元。Futurelabs就這樣被微軟打敗了。
童銘:您一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預期是什么?
朱敏:1997年初,我創(chuàng)辦了網迅。汲取之前的教訓,我希望網迅和微軟的商業(yè)模式有很大差異。我給它的定位是做服務,也就是早期軟件作為服務的概念。視頻只是我們產品的一部分,WebEx真正是數據和應用共享的概念,可以讓很多人實時協(xié)同工作。因此,網迅的業(yè)務更像電信增值業(yè)務。
當時想做一個大公司,但是能否達到這個目標,自己也沒有把握。我們當時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公司大樓的旁邊,一邊是Hotmail,一邊是Junglee.后來Hotmail以40億美元被微軟收購。第二年Junglee以28億美元被亞馬遜收購??吹絻蛇厸]有多少技術含量的鄰居都賣到一個好價錢,我們不服氣,也著急。但后來我們還是堅持自己發(fā)展。
我沒想到能做成超過30億美元的公司,而且還是在和微軟競爭的情況下,盡管創(chuàng)立之初就想避開微軟。
童銘:微軟是否也很看重這個市場?
朱敏:是的,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請我到他那里坐了兩個小時。我們展示了我們的產品,并指出和微軟的NetMeeting定位一樣。他看后,噌地跳起來,大聲說道,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后來,在很多場合,如與MCI戰(zhàn)略合作儀式上,比爾?蓋茨都是親自演示NetMeeting的產品,為產品加分。
低價勞動力成就網迅競爭力
中國的低價勞動力讓朱敏能夠花很少的錢,做很好的技術,這是讓網迅能在美國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生存的關鍵原因。
童銘:可不可以說,您成功的要素在于網迅的技術和市場?
朱敏:對。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國低價的知識勞動力。我們之所以有這么強的技術,是因為有1000名這方面的工程師。其中有800人在中國。這樣,我們的研發(fā)成本就比別人小很多。我們第一次的產品是基于WindowsNT平臺,第二次我們把它搬到Unix平臺上,之后我們還搬到Linux上面去。一般的公司沒有很好的成本控制,不可能這樣一輪一輪地“折騰”。
童銘:收購前,網迅有16000多個客戶。這里面中國客戶比例如何?
朱敏:每個季度網迅幾乎都能拿到1000個客戶,但中國客戶的比例很少。因為網迅的產品一般是跨國公司用得比較多。當然中國的很多外企也用。大的行業(yè),如金融、醫(yī)療等都有很多網迅的客戶。
童銘:如果沒有思科收購,你將如何與思科、微軟競爭?
朱敏:我們一開始就和世界的IT巨頭同場競技。我們1991年開始的時候,Sun出來產品ShowMe,1992年IBM推出persontoperson,但這些產品三年后就銷聲匿跡了。很快,當時英特爾的CEO葛魯夫說,英特爾每年將投10億美元,打開市場。結果第一年英特爾確實投入10億美元,第二年有少量投入,但第三年也銷聲匿跡了。之后微軟、Netscape出來也沒有成功。后來,Oracle、思科、朗訊出來,IBM后來買了網迅一個小的競爭對手的產品和LotusNotes集成在一起。思科也在1998年買了一個瑞士公司WebLine.IBM對網迅也一直有很強的收購意圖。
被思科收購有些意外
在被思科收購之前,IBM、微軟等大廠商都向網迅拋出了橄欖枝,但網迅最后還是投向硅谷的通信制造巨頭思科的懷抱。
童銘:之前您有沒有想到網迅被思科收購?
朱敏:沒有。因為之前最有可能收購的是微軟和IBM.思科這次的收購價相當于網迅去年銷售收入的8倍。
當然,我們和思科還是很有緣份的。網迅現(xiàn)在的辦公樓就是思科當年曾經用過的大樓,后來思科自己造了新房,搬走了,舊樓就被網迅買過來。思科就是在那里發(fā)跡的。
實際上之前,我們也和思科交流過很多次。1996年開始和思科接觸的時候,它剛買了我們的競爭對手WebLine.后來,WebLine死掉了,我們又去和它講。思科以微軟是他們最大的合作伙伴而網迅的產品和微軟競爭為由,再次拒絕了我們。一直到有一次會上,思科的總裁宴請思科重要的客戶,在花旗銀行、波音等眾多大客戶外,網迅也受到邀請。通過那次宴會,思科的總裁才第一次知道,網迅是一個大的增值業(yè)務的提供商,也是思科的大客戶。后來,隨著思科感覺到通信和軟件融合的趨勢不可阻擋,同時自己的硬件利潤也開始下降時,對我們就更感興趣了。
童銘:為什么您認為微軟、IBM、思科三家中,思科是最合適的?
朱敏:思科首先是兼并的能手,它對于兼并的企業(yè)通常都允許他們有獨立品牌、獨立體系。第二,思科是做通信出身,對通信有深刻的理解。網迅產品正好是介于軟件和通信之間。在技術上,網迅的產品屬于第五層到第七層。這也和思科很互補。
童銘:在渠道等方面是否也互補呢?
朱敏:對,思科現(xiàn)在是一個渠道很強的公司。作為公司競爭力的三個方面:技術、渠道、運營中,微軟擅長技術,思科擅長渠道。所以思科不斷買最好的技術和加強渠道。就像之前收購的Linksys,是看中它的渠道,這次收購網迅也可以增強渠道,同時可以幫助他們開拓中國市場。
當然,思科在運營上面還有待提高,同時他對軟件沒有找到感覺,特別是應用軟件。網迅的Webex是一個應用軟件,如何整合,對它也是一個挑戰(zhàn)。
童銘:被思科收購之后,網迅會有什么改變?
朱敏:除了沒有自己的股票以外,其他都會完全獨立。
童銘:怎么看微軟和思科的競爭?
朱敏:將軟件作為通信的應用來說,將來是一個藍?!,F(xiàn)在雙方在的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電信的空間比軟件的大許多,也比電信設備大很多。所以大家都看到這個機會,兩家都希望在這個領域獲得先機。
Email作為互聯(lián)網的非實時通信花了30年才變得普及起來。將來互聯(lián)網的實時通信,可以做出很多應用,也需要很長時間普及。目前,互聯(lián)網的實時服務只有不到1%的用戶在用,如果這期間有某個企業(yè)找適合的商業(yè)模型,會顛覆整個產業(yè)。
童銘:思科收購網迅是為推動路由器硬件的銷售,還是為自身轉型鋪路?
朱敏:兩者都有,這其中視頻是思科的一個最大機會。當視頻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展起來,會大大推動思科統(tǒng)一通信的進程。思科也想往應用轉型,但這個轉型不會太快,畢竟它是傳統(tǒng)的硬件廠商。
世界級大企業(yè)必將在中國出現(xiàn)
兩年前,朱敏就辭去了網迅公司總裁的職務,專心回國發(fā)展。在朱敏看來,中國將孕育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企業(yè)。
童銘:您創(chuàng)辦公司后接觸過很多大公司,是否一開始就打算賣掉這個公司?
朱敏:我們覺得我們做的東西太具戰(zhàn)略性,只有通過一個大企業(yè)才能真正做大。當然我們目前已經做得很成功,“網迅”這個詞在美國現(xiàn)在變成一個動詞。大家一說到網絡會議就說“Let‘sWebex”(讓我們開網絡會議)。而真正能讓網迅在網絡會議領域發(fā)揚光大,只有思科這樣規(guī)模的公司才能做到。
其次,作為中國背景的公司,在美國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天花板。比如競爭對手的銷售人員會針對你的公司制造很多謠言。
童銘:你對在中國做事感受怎么樣?
朱敏:我在國內孵化企業(yè)快兩年了。我希望我孵化的企業(yè)能夠上市,也希望我以后能夠每年都能孵化出上市的企業(yè),在中國做出比美國更精彩的企業(yè)。我相信,中國至少會出現(xiàn)一家能夠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公司。
童銘:軟件作為服務,對于中國有什么機會?
朱敏:這對于大家來說都是機會,因為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完全做好。
回顧軟件發(fā)展的歷史,網迅贏在軟件第三次革命的最開始。第一次革命是PC提高白領工人的個人生產力。這個革命的領袖是微軟和英特爾。第二個革命是在PC局域網、廣域網連起來的時候,協(xié)同工作的革命產生。最大的代表是甲骨文和Lotus,通過數據庫等應用把協(xié)同工作搞出來,也就是把白領的流水線建起來??CRM和ERP其實是白領工人的流水線。
第三次革命是來自互聯(lián)網,這使得企業(yè)里面出現(xiàn)一個生態(tài)鏈,社區(qū)軟件的革命。這時軟件的特點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出來,因為不可能是一家公司獨家運營。同時,這個產業(yè)的規(guī)模將比原來要大十倍。企業(yè)軟件能夠做出幾千億的公司,生態(tài)鏈的規(guī)模能夠達到原來10倍以上。
童銘:您認為第三次革命中哪些潛力公司會被VC看重?
朱敏:凡是革命性的軟件都不是投資人投出來的,微軟、Oracle等公司概不例外。第三場革命的主角也不會是投資人投出來的。我也是投資人,我深知投資人幾乎不可能投資出革命性的企業(yè)。革命性的東西,最初就能盈利,最多只要100萬美元就能夠盈利。雅虎、Google都是如此。他們很早就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會像野火一樣燒遍業(yè)界。
童銘:您覺得有可能出現(xiàn)革命性的方向有哪些?
朱敏:E-Service這個領域很有前途?,F(xiàn)代服務業(yè)在中國能夠做得非常好。雖然E-Service到軟件作為服務中間還差一步,但是我覺得這一步已經差距不大。在這中間,中國很有希望有雅虎、Google、Oracle這樣的大企業(yè)出現(xiàn)。
童銘:您現(xiàn)在看好哪些領域?
朱敏:我看好現(xiàn)代服務業(yè),這是一個用IT讓服務行業(yè)產生革命的領域。我認為,第三代IT革命就會發(fā)生在這個領域,一定有一個基于互聯(lián)網的、利用軟件提供服務的平臺。我也想在這個領域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