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fā)明清領銜——07春拍瓷玉珍玩拍前綜述
蓄勢待發(fā) 明清領銜
西靖軒
太平洋07春拍瓷器專場將于6月24日在京瑞大廈如期舉行,。公司遵循首重品質,優(yōu)中選優(yōu)的原則為廣大買家奉上一盞春季的香茶。本次瓷玉專場共計遴選出170余件瓷雜精品,從文房雅玩到歷代官窯佳器,可謂是精品迭出,風格各異,雅俗共賞,厚積薄發(fā)。
延續(xù)公司歷來大拍征集、選擇的宗旨,將明清官窯瓷器定位為首要征集目標。明清官窯瓷器歷來是拍賣場上的熱門,價格逐年平穩(wěn)上揚。一些高檔次的清代官窯瓷器更是履創(chuàng)新高。不難看出,廣大買家對高端藝術品的追求與日俱增。公司基于對此的認識,加大清代官窯瓷器的數(shù)量,提高單件品質。
清康熙 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
十二月令花神杯分別以水仙、玉蘭、桃花、牡丹、石榴、荷蓮、蘭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和梅花為主題,一花一月,并配以相應詩文裝飾,素來即被視為康熙朝官窯瓷器之名品。此杯以十一月 月季花為主題,屬花神杯中較為少見的品種。一面繪月季花隨風搖曳,紅花爭艷,一面楷書青花詩文: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尾落“賞”字印章。
清乾隆 青花八仙人物紋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代官窯青花八仙過海圖碗創(chuàng)自雍正時期(參見《清代瓷器賞鑒》,頁101,圖121),乾隆朝將其細節(jié)稍作變化,使其定型成為後世典范。胎釉堅給,碗心雙圈開光,內繪福祿壽三星聚首松下,外壁繪八仙過海圖,構圖嚴密,繪制生動精細,體現(xiàn)乾隆官窯制器之嚴謹風范,且保存完好,不為多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器型束口,折腰,圈足。釉質滋潤,胎體堅實。外壁繪青花纏枝蓮,青花發(fā)色深沉,繪圖細致,結構緊湊。
清嘉慶 黃地粉彩吉慶有余紋大碗 “大清嘉慶年制”款
碗形周正,胎薄質堅,口沿微撇,圓腹下收,圈足,遠看像出水蓮蓬,亭亭玉立,內施白釉。外壁滿飾西番蓮紋,筆法細膩線條生動,布局工整。
清道光 黃地綠彩萬壽無疆紋碗 “慎德堂制”款
口微敞,深腹,腹下漸收,圈足。碗身及足部外側通體施黃彩,彩色明亮甜潤。黃彩上又以綠彩繪“團壽”紋及“萬”字紋,取萬壽無疆之意。綠彩紋飾繪畫細致,排列工整。碗心及底部施白釉,釉色潔白、滋潤。底心紅彩書“慎德堂制”款??钭R書寫中規(guī)中矩,為道光時期官窯器物。
清道光 釉里紅團鳳紋碗一對 “大清道光年制”款
唇口外撇,深腹,圈足。器形規(guī)整,釉色溫潤且白中略顯青灰。碗壁及碗心以銅做呈色劑,繪展翅團鳳,釉里紅發(fā)色因高溫而略顯幽暗,紋飾精細,為清朝歷代官窯器中較為典型的裝飾紋樣。
徐湖平主編《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88頁
清光緒 內青花外粉彩荷蓮紋碗一對 “大清光緒年制”款
撇口,深腹,圈足??谘孛杞鸩室恢埽瑑缺诶L青花荷花圖,外壁以粉彩繪荷花蓮葉圖,蓮莖深固于泥,花葉繁茂,形容根基牢固,興旺發(fā)達,與碗心內青花合意“為官清廉”之意。是清代官窯傳統(tǒng)品種。
清光緒 粉彩八寶紋蓋碗一對 “大清光緒年制”款
胎質細密,胎體輕薄,制作精細。碗外壁繪粉彩八寶紋樣,極為細膩。清代蓋碗茶在京城十分流行,大家貴族,宮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館,皆重蓋碗茶。蓋碗是清代官窯的傳統(tǒng)樣式,此對蓋碗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清光緒 祭蘭釉象耳四方瓶 “大清光緒年制”款
此瓶圓口、短頸略斜,平折肩,方體,圈足,足內飾同樣的祭藍釉,通體施祭藍釉,器身兩邊飾雙象耳,所飾象耳復雜圓潤、生動寫實,為光緒朝典型器,胎釉硬朗,造型準確。
清宣統(tǒng) 青花云龍紋大蓋碗 “江西瓷業(yè)公司”款
敞口深腹圈足,碗形大器周正。釉質潤澤,釉面潔白,碗心青花內繪一立龍,紋飾流暢。外壁繪兩條行龍,周身飾火焰,龍紋兇猛,姿態(tài)矯健,行龍間飾祥云,繪畫流暢,口沿及圈足飾青花弦紋。整體造型雋秀俊朗,胎體輕薄,釉質細膩。青花呈色亮麗,十分少見。
另外,在民窯器方面我們也是精選再三,將那些藝術性、觀賞性更強,更具收藏價值的古物遴選而出。
清康熙 青花松鼠葡萄紋碗一對 “大清康熙年制”款
碗敞口、弧腹、圈足。碗身正面通篇以青花描繪松鼠葡萄紋飾,縱躍于葡萄藤間的松鼠逼真自然,繪畫精細、傳神。青花發(fā)色為康熙時期典型的“翠毛藍”、顏色艷麗悅目。底部深圈足內施白釉,上繪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以款式及器形判斷此碗應當為康熙年間民窯防官窯制品,而做工如此考究,實屬康熙民窯難得佳作。
清康熙 青花百壽紋束腰筆筒 “文章山斗”款
敞口束腰,玉壁形底,外壁書青花百壽,字體公正,筆法精細,胎質勻潤細膩,為康熙時期經典器型。清代盛世康熙一朝政通人和,文化昌盛。文房用品燒造種類之豐富,造型之奇巧,制造之精美,釉色之秀雅,而著稱于世。尤以青花筆筒最為出色,邵蜇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有“青花繪山水、人物、花卉及書辭賦之筆筒以康熙一代為最多。
清康熙 青花四妃十六子蓋罐
澀口,圓腹,圈足。腹部繪青花四妃十六子,此為康熙經典紋飾之一,人物繪畫精美,妃子清秀淑美,孩子活潑可愛,在庭院中嬉戲玩耍。此器胎質潔白細致,釉色粉白,青花發(fā)色純正,色澤濃艷,分水明顯,繪畫線條流暢,是康熙民窯中的精品之作。
清乾隆 斗彩纏枝番蓮撇口瓶
瓶撇口,長頸,腹下漸收,圈足??谘叵嘛椚缫庠祁^紋一周,頸飾變形蕉葉紋,肩飾唐草紋和云肩一周,腹繪纏枝連紋,近足處飾蓮瓣文一周。乾隆時期的瓷器造型端莊規(guī)整,大小器物均極其精致。此瓶小巧卻頗有氣勢,紋飾規(guī)整,施彩技法精確,色彩明亮艷麗,盡顯器物典雅別致。
隨著藏家隊伍的不斷擴大,收藏門類的不斷豐富,有很多人逐漸將目光從瓷器轉向了玉器與雜項上。進入07年以來,雜項收藏更加蓬勃興盛,精美的竹、木、牙與銅雕佛像成為廣大藏家可遇不可求的念想。本場上拍的雜項涵蓋多種門類,皆為明清兩代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清 銅鎏金文殊菩薩座像
此尊頭戴寶冠,頭略側倚,寬額豐頤,雙目垂俯,面容寧謐。耳韍大而圓,飾連珠紋,籹作精巧。上軀袒露,下著綢裙。寶絡由系列環(huán)飾組成,其上懸墜三個珍寶飾物。整軀比例勻稱,渾厚而不失柔軟。
清晚期 黃花梨樹瘤大筆筒 “趙時岡”款
筆筒形制碩大,上口略大于下底,器壁厚實。外壁隨型仿制樹瘤,雕琢出起伏高低,大小不一,參次錯落,盤根錯節(jié)的樹瘤群。明清之際,有一派文人,欣賞器物的殘缺美,滄桑感。古藤老樹,殘碑半瓦,與規(guī)正之器迥異。
清中期 銅胎琺瑯掐絲花鳥紋蓋罐一對
器身成六面柱狀凸起,以銅為胎,胎上輔銅絲錦地,錦地之上掐死填充琺瑯彩,六面分繪不同花鳥圖案,并襯以珊瑚及松石等物。蓋頂寶珠鈕,罐口套翡翠鐲為飾。制作復雜、精細,同類型器不多見,殊為難得。
十九世紀 象牙雕林和靖擺件
林和靖其人早年游歷天下後便終生隱于山野,以梅為妻、視鶴為子的情操廣為流傳。有詠梅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鼻迦藦埑痹凇队膲粲啊分姓f:“梅以和靖為知已”,可以不恨矣。此物便為以象牙雕制北宋詩人林和靖像,工藝精細,面部勾勒尤為生動。人物端坐,右手執(zhí)梅于胸前,左手捻須微笑,愛梅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