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銅年內跌幅超10%供應過剩壓力猶存
據10月30日報道,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滬銅和LME銅的比值來看,進口盈利依然刺激國外銅更多流入國內市場,這或許是LME銅庫存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受 需求放緩和供應增加影響,LME銅價自年初以來跌幅已經超過10%,從年初7460美元/噸下跌至6780美元/噸,而滬銅的跌幅同樣達到10%。不過,因供應過剩壓力,銅價后期有望繼續(xù)承壓。從銅庫存來看,LME銅庫存從年初的36萬噸下滑至目前的16萬噸,下滑幅度超過50%,但上海保稅區(qū)銅庫存依然維持在60萬噸的高位。
從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看,美國經濟繼續(xù)復蘇,房地產市場復蘇跡象明顯,就業(yè)數據相對樂觀。歐元區(qū)經濟復蘇動能略有加強,而中國制造業(yè)復蘇力度不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延續(xù)回落,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和價格均出現下滑跡象。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滬銅和LME銅的比值來看,進口盈利依然刺激國外銅更多流入國內市場,這或許是LME銅庫存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9月進口未鍛造銅及銅材39萬噸,1~9月進口銅材359萬噸,同比增加10.5%。此外,中國9月精煉銅進口量為28.8萬噸,同比下滑14.6%,環(huán)比8月23.4萬噸出現明顯增長,中國1~9月精煉銅進口量為260萬噸,同比升17.6%。中國9月銅精礦進口量為13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6.8%,中國1~9月銅精礦進口量為860萬噸,同比增加19.5%。
至于10月份的國內銅市,國信期貨報告認為,10月份,銅價承壓震蕩下行,上?,F貨銅市場有價無量,國內銅現貨成交以貿易商之間搬貨為主,下游加工企業(yè)節(jié)后采購意愿仍不高,現買現用成為下游買貨法則,而隨著銅價下滑更多持貨商積極出貨,銅現貨過剩情況暴露無遺,現貨升貼水對銅價構成壓力。
國信期貨分析師顧馮達分析認為,據調研了解,目前國內保稅倉庫銅庫存在60萬噸附近,較9月份出現增長,然而銅庫存的增加并不能準確反映融資貿易的好轉,政策抑制作用仍在,轉口貿易難度較大,而進口多由比價決定,成本變動較大,預計四季度國內銅整體將供應增大,而進口銅則將虎視眈眈伺機進入國內,整體現貨銅市場供大于求大環(huán)境難改。
從全球銅市來看,國際銅業(yè)研究組織(ICSG)本月中旬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銅市或連續(xù)第五年出現供應缺口,2015年市場供應有望轉為過剩約39萬噸。ICSG預計今年全球銅市供應短缺27萬噸,因運轉故障加之新礦啟動運營的時間延遲,將導致產出增幅低于預期。
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公布的報告也顯示,2014年1~8月全球銅市供應短缺28.8萬噸,較前7月供應短缺37.4萬噸明顯收窄。不過,國際鍛造銅委員會(IWCC)近日報告顯示,今明兩年全球精煉銅市場供需大體平衡。IWCC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精煉銅需求預計將增長6%至966萬噸。2015年需求料增至1015萬噸,較2014年產量預估高5%。
高盛近日報告認為,受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熱度下降影響,金屬及礦產類資源——包括鋼鐵、水泥和銅的價格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2014年,中國樓市在銷售、價格以及新屋建設上都呈現了放緩跡象。隨著中后期需求疲軟的到來,預計銅價面臨進一步下跌的壓力。未來6個月和12個月的目標價分別是6600美元/噸和6200美元/噸。
顧馮達分析稱,中國作為全球主要商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對金屬市場拖累頗大,今年以來的中國經濟調結構使得有色等商品面臨嚴重的內需疲軟壓力,加上大宗商品逐步“去金融化”的大環(huán)境,供需失衡和資金鏈偏緊使得有色及黑色金屬成為市場悲觀預期的代表。未來銅市供大于求的壓力將逐步加大,因銅融資活動減少將加大隱形庫存流出壓力,并且全球銅精礦的過剩刺激冶煉高產預期,需求增速落后于供應增速將壓制銅價的整體重心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