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利用廢編織袋制造PP管材專用料
目前,武漢工程大學一科研技術使廢舊編織袋變成高級工程管材,這項技術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認證。專家認為,該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能節(jié)約大量原油,對推動我國各種工程管道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我國每年廢舊編織袋近3000萬噸,是很難自然降解的白色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而生產一噸聚丙烯管材,需要消耗25噸原油,這對石油資源并不充足的我國來說,是一種壓力。武漢工程大學袁軍副教授等與洪湖科技公司合作,從2002年起,開始研究利用廢舊編織袋制造聚丙烯管材。通過對廢舊編織袋回收料的增韌、增強、改性,制造出一種聚丙烯管材專用料,這種專用料性能穩(wěn)定,重復性好,工藝性能優(yōu)良。
項目負責人袁軍副教授表示,用該工藝和技術生產聚丙烯管材,只需添加五分之一左右的新料,性能與全部用新料生產的管材相當,價格降低300%左右。目前,已有上海、湖北等地的三家企業(yè)運用該工藝與技術,形成了年產5萬噸、年產值5個億的生產能力。據(jù)測算,如果每年廢舊編織袋全部回收用于再生聚丙烯管材,將節(jié)約原油7500萬噸,產值可近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