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重啟收購戰(zhàn)車
大商是次分兵兩路。哈一百項目是由大商集團著手進行的,山東項目則是通過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展開的
被稱為“東北王”的中國第二大零售商——大商集團,在與零售業(yè)一哥上海百聯集團結盟后,收購戰(zhàn)車再次啟動。此戰(zhàn)役被命名為“環(huán)渤海灣發(fā)展戰(zhàn)略”。
南征北戰(zhàn)
《財經時報》了解到,大商集團擬投資近30億元巨資,以環(huán)渤海灣沿線的一線商業(yè)城市為并購目標。在未來三年,至少保持每年新增營業(yè)面積10萬平方米,門店數量4到5家的擴張速度。
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大商集團通過一系列收購在東北、華北的店鋪數超過了130家。2005年12月底,環(huán)渤海灣發(fā)展戰(zhàn)略鎖定的第一批目標浮出水面。大商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大商股份(600694)宣布以4.7億元的價格收購青島新城市廣場的物業(yè)資產;大商股份還將出資720萬元,收購濟南兩家商場100%的股權。
以上幾個項目都集中在山東,是大商向華北地區(qū)發(fā)展的標志性步驟。就在南下拓展華北勢力范圍的同時,大商集團又出資5.5億元,并購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商店(下稱哈一百),鞏固了其東北的王者地位。
集團是次分兵兩路。哈一百項目是由集團總部著手進行的,山東項目則是通過大商股份展開的。
實力變化
過去的兩年間,大商集團在北京的收購戰(zhàn)好事多磨,不了了之。此后大商集團對涉足華北市場一直小心翼翼。此番大手筆的投入,得益于百聯集團參股大商集團后的雄厚資金支持。
2005年,上海百聯集團與大商集團合資成立了大商國際。大商國際持有大商股份29.5%的股權,為大商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百聯集團因此間接持有大商股份17.7%的股權,成為大商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大商股份董秘辦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此次收購項目,均是自有資金。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塊:一塊是企業(yè)經營的自留資金;還有一塊是大商已經獲得的國家開發(fā)銀行15年期貸款;最主要還是成立大商國際時,百聯注入的9.6億元。
百聯集團的進入,從資金到戰(zhàn)略的支持,使得大商集團并購模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
以往,大商集團總是將目標瞄準為東北的二級城市優(yōu)質的商業(yè)資產,并通過與當地政府在就業(yè)、還債等方面達成承諾,開展廉價收購。
因為與當地政府的良好關系,收購價格很低,有時候甚至是零資產收購。
2002年6月,大商收購撫順商業(yè)城和撫順商貿大廈,就是以零元價格進行收購。附加條件是大商對原公司人員和債務等照單全收。
這樣的并購雖然廉價、迅速,卻也使得大商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數據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00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近70%。資金鏈趨緊。
是次并購青島地產項目,是大商在并購事業(yè)中一次全新的嘗試。以往大商并購的都是當地的零售企業(yè),此次則是純地產投資,并無負債。
新城市廣場占地面積達到9萬多平方米,地處青島市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區(qū),是青島金融貿易區(qū)的核心地帶。具有很大的升值前景,大商將在此建立主打高檔百貨品牌——麥凱樂店。
對濟南項目的投資,則是借助濟南市國資改革機會,通過與濟南人民商場集團公司的合作展開的。大商股份將獲得在濟南及騰州、臨沂等二級城市4個百貨商場和10家超市,為全面進入華北奠定基礎。
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大商將和濟南人民商場開展更大規(guī)模合作,要投資10億元,新建20萬平方米的大型商業(yè)設施。
鞏固東北
大商股份董秘辦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收購哈一百是集團公司去和哈一百談的。合適的時候,這部分資產肯定是要放進上市公司的。
實際上,大商和哈一百的談判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了。
哈一百曾經是全國著名十大百貨商店之一。但由于長年經營不善,到2000年初,哈一百日銷售額已經從100余萬元下降到30余萬元,工資發(fā)放都出現危機。據介紹,哈一百目前資產總額5.5億元,負債總額約8.6億元。每年虧近4000萬元。
2003年5月,大商和哈一百就并購開展談判。到2004年5月,大商集團與哈爾濱市國資委簽訂了框架協(xié)議,就哈一百股權收購以及基礎改造等問題達成了一致。
但哈一百巨額債務及4000多名職工的安置問題,使得雙方產生了分歧。這也是為什么直到2005年底,并購才真正得以實施。
知情人士透露:雙方最后都做了讓步,大商集團承諾接收安置全部職工,回購銀行債務,支付其他債務等全部改制成本。哈爾濱政府同意將哈一百對面市中心廣場凈地以“招、拍、掛”方式賣給大商集團,用于建設購物廣場。
用集團名義先收購下來,經過資產整合后,再將干凈的資產放進上市公司,避免了不良資產影響上市公司業(yè)績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大商集團以此方式進入了其東北勢力范圍的空白點,也是東北最重要的省會級城市。
收購風險
收購項目日豐的大商集團終究還沒有完全擺脫現金收購和政府撮合的模式,未見有融資創(chuàng)新。從現金投入看,三地的收購耗費現金近10億元,而后期的網點改造等投入將達到近20億元。這將大大增加大商集團和上市公司的現金流負擔。
大商的收購活動中,政府撮合痕跡更加明顯。雖然依靠行政力量將縮短并購進程,提供多種便利條件,但其中的弊端也凸現無疑。
在哈一百項目中,哈爾濱市的主管領導多次協(xié)調,主管部門紛紛大開綠燈,最終促成了這次投資。
但依靠政府撮合進行商業(yè)整合,大商集團已有失敗的先例,2003年10月,大商集團下屬大連商場沈陽分店開業(yè),到2005年4月,這家商場已經因經營不善被迫歇業(yè)。
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島新城市廣場。一位在青島從事地產業(yè)務多年的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該項目是青島最為著名的爛尾樓,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青島房地產熱建起來的,主體完工后,4到8層一直閑置。
之后數家企業(yè)輪番接收,試圖盤活該樓盤,但因產權不明晰,證件不全等原因,紛紛撤退。直到2003年,在市政府的主持下,青島開發(fā)投資公司承擔了開發(fā)的任務。
2005年12月2日,該項目正式在青島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隨后,大商接收。面對這個已經閑置了近10年的樓盤,大商能否通過商業(yè)整合將其盤活,值得期待。
本報記者姜雷 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