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6000美元下方有支撐
從2013年開始,銅市場便出現(xiàn)一個規(guī)律:銅價在春節(jié)前后必會迎來一次下跌,而且下跌的時間越來越早,跌幅也越來越深。
筆者統(tǒng)計了一下近3年來一季度銅價跌幅,分別為5.1%、10.6%、10%。今年一季度才剛剛開始,下方還有多大空間呢?
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目前銅價都處在非常不利的位置。
從天時來說,每年的一季度恰逢中國春節(jié),也是建筑、基礎建設等行業(yè)傳統(tǒng)的冬歇期,屬于傳統(tǒng)的精銅消費淡季。同時,近幾年銅價在一季度都會迎來較大幅度的下跌,所以銅價目前的天時不利。
從地利上講,原油作為最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從去年7月至今已經(jīng)下跌超過50%。但銅價僅跌了20%,相對而言有補跌空間;同時,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貨幣的美元,也從去年7月開始不斷升值,美元指數(shù)從80點一路漲至92點附近,主導了大宗商品價格的熊市;此外,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新興經(jīng)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股市出現(xiàn)大跌,貨幣不斷貶值,經(jīng)濟增長明顯放緩。所以,綜合宏觀形勢、相關商品等因素,銅價地利不足。
從人和來講,COMEX市場的非商業(yè)凈空頭持倉3.6萬手,創(chuàng)造了25年來的歷史紀錄,市場悲觀情緒不可謂不濃厚;再看滬銅市場,總持倉數(shù)量80萬手左右,其中混沌天成、永安、海通等基金屬性明顯的機構空頭持倉集中。所以,市場看空情緒濃厚,人和不利多。
在天、地、人三不利影響下,銅價開年便已經(jīng)下跌,那么未來還會繼續(xù)嗎?
過去近十年里,銅價高企使得精銅成本已經(jīng)很少被人提及。但是,當銅價跌破6000美元/噸,大量高成本礦山的現(xiàn)金成本區(qū)間被跌破,久違的成本支撐也初步顯現(xiàn)。CRU礦業(yè)成本主管表示,當銅價跌至每噸5000美元時,礦產商才會傷筋動骨。屆時,全球四分之一銅生產商的現(xiàn)金流將急劇減少,才會從實質上減產。所以從成本角度來看,銅價跌破5000-6000美元受到的阻力將十分巨大。
除了成本,我們還必須洞察另一大因素帶來的支撐:廢銅。回顧2008年銅價跌破6000美元時,大量廢銅貿易商惜售,替代效應下精銅出現(xiàn)短缺。目前銅市場的情況十分類似。銅價不斷下跌后,廢雜銅在不斷地被擠出市場,許多以廢銅為原料的冶煉廠受此影響減產或關閉,以往供應占比近四成的廢銅下降至不到三成。所以從廢銅角度看,銅價跌幅越深擠出效應也將越加明顯。
非實體消費現(xiàn)貨買盤的出現(xiàn),也將成為銅價的另一大支撐。根據(jù)2014年的情況,國儲收銅至少有20萬噸,而這一行為幾乎扭轉了全球供需結構。
在現(xiàn)貨消費買盤增速無法消化庫存增量的背景下,由于當前冶煉精煉費較高,冶煉商增產意愿加大。因此,倘若需要供應端收縮使得市場重新回到供需平衡,則應當通過迫使高成本礦山減產,從而縮減銅精礦原料供應,抑或以價格下跌的方式將廢雜銅供應擠出市場。
綜合起來,天、地、人都支持目前銅價走弱,但是銅價下方空間猶如壓緊的彈簧,價格跌得越深,成本支撐、廢雜銅擠出效應、國儲收銅等因素將賦予彈簧更大的彈力,而5000-6000美元的區(qū)間支撐作用將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