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煉油設施投資正酣美國態(tài)度謹慎按兵不動
就在美國煉油廠商對增加產能仍遲疑不決之際,海外市場卻掀起了一波建設新煉油廠的熱潮,這種狀況有可能導致美國未來幾年在汽油、取暖油等石油加工產品方面越來越依賴進口。
據總部位于愛丁堡的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稱,到2010年,將有約100個煉油廠項目投產,全球日均石油加工產能因此將增加1,200萬桶。這些項目多數都在美國以外地區(qū)。在中國和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等因素的推動下,全球市場對石油產品的需求不斷攀升,進而也提升了企業(yè)投資建設新煉油廠的熱情。
在這些項目中,沙特阿拉伯顯得最是雄心勃勃。該國正在為一個日出口40萬桶的煉油廠遴選外國合作伙伴。另外,沙特阿拉伯正在對一家位于紅海沿岸、日產量40萬桶的煉油廠進行擴建和改造。國有石油企業(yè)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也已簽署在中國建造大型煉油廠的協(xié)議,合作方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簡稱:中國石化)。
像Repsol YPF SA和ENI SpA這樣的歐洲公司也看好煉油行業(yè)。Repsol負責下游業(yè)務開發(fā)的主管弗里亞爾(Pedro Fernandez Frial)認為,煉油行業(yè)經歷了一次結構轉變。Repsol最近宣布投資32億歐元(合38億美元)用于擴大產能。
然而與此同時,身為當今全球最大石油消耗國的美國,其國內煉油企業(yè)卻依然按兵不動,即便是近期汽油、取暖油和航空燃油價格大幅飆升也沒能激起它們的興趣。雖然幾家大型石油公司和獨立煉油企業(yè)正在擴大已有產能,但沒有一家公司計劃建設新的煉油廠。有分析師表示,一家獨立機構準備在亞利桑那州建造煉油廠的計劃現(xiàn)在看來前途還很渺茫。
自從1976年以來,美國境內就沒有建設過新的煉油廠,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煉油行業(yè)歷來利潤率較低、監(jiān)管方面存在障礙、以及全美各地的居民都抵制在自己的社區(qū)附近建造煉油廠等。行業(yè)人士依然認為,如今煉油行業(yè)利潤豐厚的狀況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我們認為這樣的利潤率維持不了很長時間,”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負責石油加工和市場營銷的副總裁努克斯(Jim Nokes)在11月份曾這樣向分析師表示。
美國煉油企業(yè)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一直在開足馬力生產。在卡特里娜颶風和麗塔颶風造成幾家煉油廠停產后,今年秋季全美汽油平均價格攀升至每加侖3美元,這使美國煉油廠商在政治壓力之下不得不增加供應。
后來其他國家釋放了石油產品庫存,同時國外的煉油企業(yè)趁著美國油價上揚提高了產量,美國因此得以抑制住油價的漲勢。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數據,上周美國普通汽油的平均價格已降至每加侖2.21美元(約合每升58美分),但這較去年同期的汽油價格仍高出40美分。
當然,包括康菲石油公司在內的石油企業(yè)的確在投資數十億美元升級煉油設施、提高產能。康菲石油公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裝煉油設備,以處理所謂的重質、高硫原油。這種原油較低硫油便宜,因此將其轉化為汽油等產品后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不過,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美國煉油設施投資不足可能會導致它對進口的依賴性上升。去年美國進口石油加工產品的量占其總需求的9.5%,而1999年時這一比例為7.4%。
全球每天消耗的石油超過8,300萬桶,而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計,到2010年之前,全球石油日消耗量每年將增加200萬桶。